最新目录

中医汉英双语类图书审稿要点探析 ——以《中(2)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介绍杏仁可以平喘,书稿中将“杏仁”译为“almond”。“almond”是扁桃仁,不是中药苦杏仁,应改为英文bitter apricot seed或拉丁文Semen Armeniacae Amarum。 又

如介绍杏仁可以平喘,书稿中将“杏仁”译为“almond”。“almond”是扁桃仁,不是中药苦杏仁,应改为英文bitter apricot seed或拉丁文Semen Armeniacae Amarum。

又如,书稿中讲到《诸病源候论》的免疫研究——有些人对漆过敏。此处“漆”不是现代的绘画颜料“paints”,而是指生漆,是古代漆树树干韧皮部割口分泌的乳白色或黄色黏稠液体,术语在线译为“Chinese lacquer”“raw lacquer”。“paints”这种译法可能因为译者是英语专业出身,对于中医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所致。

1.3 方剂名称的翻译

书稿中介绍到《伤寒杂病论》的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分别译为“Ephedra Decoction”“Cinnamon Twig Decoction”“Bupleurum Decoction”“White Tiger Decoction”。按照ISN以及书稿后文一些方剂的译法,建议作者统一采用拼音加意译双译法。如麻黄汤,译为“Mahuang Tang(Ephedra Decoction)”较为适宜。

1.4 中医历史人物人名的翻译

中医药图书中历史人名的翻译,主要表现为传说中人物的译法不当,姓、名理解有误,拼音误读。如“神农尝百草”的“神农”,书稿中译为“Shen Nong”,是不当的。此处拼音之间不应有空格,应改作“Shennong”。又如秦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家,又称“扁鹊”,被载入《史记》之中。“扁鹊”在书稿中被译为“Bian Que”。此处拼音之间不应空格,应改作“Bianque”。又如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是西汉时期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书稿将“淳于意”译为“Chun Yuyi”。但“淳于”是姓,“意”是名,故应改为“ChunyuYi”。

中医历史人物人名的翻译还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同名异称”。如《中医史话》书稿中,谈到近代中医教育时,写到“张山雷(Zhang Shanlei)创办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而谈到对经典古医籍《难经》的注释发挥时,写到“张寿颐(Zhang Shouyi)著成《难经汇注笺正》”。张山雷、张寿颐其实是同一个人,是民国时期名医,名寿颐,字山雷,中医史书多称之“张山雷”。故书稿中应统一称为“张山雷”(Zhang Shanlei)。这种情况下,中文、英文都需要进行修改处理。

1.5 中医典籍的翻译

中医典籍的翻译常见的问题是前后文译法不一,或者译法不当。

如书稿中对于经典医学典籍的翻译。《内经》(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 Neijing)书中混用,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乱,故大部分统一为《内经》“Nei Jing”。而关于《内经》英译法,书稿中有译为“The Internal Canon of Medicine”的,有译为“Internal Canon of Medicine”的,是否加“the”并不统一。

又如《伤寒论》 一书,书稿中有多种译 法:“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Treatise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Treatieson Febrile Diseases”“Treatise on ColdInduced Diseases”,前后文不一致,易造成理解混乱。书稿中《伤寒杂病论》译法一致为“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andMiscellaneous Diseases”。我在审稿时参考术语在线的译法,又考虑到书稿中“伤寒”之病多译为“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故建议作者将《伤寒论》统一译为“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伤寒”一词也统一译为“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稿中音译写作“Taiping Huimin Heji Jufang”。按照《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5]及术语在线的规范,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应以词为书写单位。此书名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是宋代政府官办的药事机构,拼音音节应为“Taiping Huimin Heji Ju”,“Jufang”不应当连写在一起。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音译应改为“Taiping Huimin Heji Ju Fang”。

1.6 疾病名称的翻译

中医疾病名称与西医疾病名称有名实一致的,有名实俱异的,有名异实同的,还有名同实异的,英译时应根据情况辨别异同[6]。如书稿中对于“中风”的译法,有译作“apoplexy”的,有译作“wind stroke”的。“中风”一词中西医病名和内涵是基本一致的。李照国认为,对于西医色彩过浓的疾病名称,翻译时还是慎加借用相应的西医疾病名为好。他认为译作wind stroke更具传统色彩[7]。

2 译文的对应性、完整性、严谨性

汉英对照这种形式的特殊性,对译文的对应性、完整性、严谨性要求很高[7]。需要编辑与编者、译者、外审专家合力把关。

汉英对照类书稿的编写,编写(团队)与译者(团队)一般是两个(批)人。编辑在审稿时需要注意中英文互为照应,避免书稿中缺译、多译现象的出现。缺译可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忽略了某些字句;而多译可能是书稿中本来有某些语句而后来删除了中文部分,但是忘记了删除英文部分。另外,审稿中如果对中文文句进行了修改,一定要注意相对应的英文是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修改,避免书稿中出现中英文不对应的情况。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203/622.html



上一篇: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