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吴建中:以人为本,未来20年,图书馆该呈现什么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未完成的空间:图书馆设计与理想的距离 英国“图书馆设计”网站2017年2月发表了该网站首席执行官戴维·林德利(David Lindley)与人类学家吉玛·约翰(Gemma John)的一场对话,在提到新

未完成的空间:图书馆设计与理想的距离

英国“图书馆设计”网站2017年2月发表了该网站首席执行官戴维·林德利(David Lindley)与人类学家吉玛·约翰(Gemma John)的一场对话,在提到新图书馆设计难点的时候,戴维·林德利把图书馆比作“未完成的空间”,“图书馆的边界在哪里?图书馆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他认为,“图书馆始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们必须不断地测试和实验新的思想,重新定义21世纪图书馆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完成的空间”是一部纪录片,讲述古巴革命历史上最具理想化的一个设计项目——国家艺术学院(The National Art Schools of Cuba),三位年轻建筑师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半个世纪来该项目经历了被忽略、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的曲折过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可以有美好的梦想,有卓越的设计,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距离的。两位建筑师是意大利人,“未完成”源于意大利语Non finito,原来指雕塑作品中的未完成状态,其哲学含义来自柏拉图(Plato)所说的,任何艺术品都无法与其在理念领域中所对应的形式那样完美,它们将无法达到如它们的构思者所设想那般的精确和完美。

世纪之交一批又一批图书馆的诞生和翻新预示着一个图书馆文艺复兴时代(biblio-renaissance)的到来。但是无论图书馆员、建筑设计师付出多大努力,其作品有多卓越,有多精致,总是与人们心目中的未来图书馆有距离。尽管如此,人们出于对知识的崇拜,始终没有放弃对新一代图书馆的梦想与追求。

一批现代图书馆的诞生预示着17世纪“图书馆黄金时代”的复兴

图书馆设计三阶段:从书未主体到人为主体

图书馆建筑从设计思想的角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书(资源)为主体,第二阶段是走向开放,仍然以书为主体,但充分考虑了人的感受和需求,第三阶段是“人的图书馆”,人、资源、空间处于高度融合与互动的状态。图书馆的核心是三要素,人、资源和空间,第三阶段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020年第十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专门为图书馆建筑领域设置了一个主题:新一代图书馆建设,为了表述方便,这里用“代”来表示“阶段”,将新一代图书馆称为“第三代图书馆”。

*1931年耶鲁大学图书馆:钢制密集书架引领全球

第一代图书馆从图书馆产生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最典型的是1931年建成的耶鲁大学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该馆是一座教堂式建筑,一进门是一个圆顶拱形中殿,后面是一座书塔,共15层高,书库使用的是钢制密集书架,可藏书400万册。底层有四个大阅览室,书塔上有一些规模不大的阅览室、学习小间以及各种办公空间等。这座图书馆被视为“耶鲁知识与精神生活(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Yale)”的象征。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上引领全球。由史尼德公司(Snead & Company)设计并制作的钢制书架当时很流行,这种书架改变了固定的木质书架,不仅可灵活组装,而且成为全球图书馆界的标配。现在清华大学1919年开放的由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设计的老图书馆用的就是这种钢制书架结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的建筑理念和布局对近现代图书馆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9年由Henry Killam Murphy设计的清华大学图书馆配备当时很流行的钢制书架

*哈德良图书馆:如同书店一样开放的开架阅览

第二代图书馆的标志是开放,一开始是书库的开放,然后扩展到信息资源的开放。开放获取(openaccess)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典型的做法是书店式的开放形态,为了扩大开放,不少图书馆甚至提出大部分图书都应实行开架阅览。当然,图书的开架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就像公元前100年前后的哈德良图书馆就已经有了讲座及交流空间一样,三代图书馆在时间上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总体上这一时期书(资源)仍是主体,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更大程度的扩展,讲座和展览等延伸性业务也开始成为图书馆基本业务的组成部分。

哈德良图书馆仿照了古罗马广场建筑风格

*西雅图图书馆:人的感受和使用习惯放在首位

第三代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的阶段,更看重人的感受和需求,从本世纪初兴盛起来。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开风气之先,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布局上做了大胆尝试。首先,设计者把人的感受放在首位,颠覆了人们对教堂般图书馆的认识。以人在建筑内部的使用习惯来设计,如人在室内感受外部空间和环境的变化,人对资源需求和交流需求的便捷性等,这一创新设计对以后建设或改建的图书馆建筑都具有引领和参考意义。从本世纪初开始,一大批富有创意的新馆落成,其中很多都是颠覆性的,如奥胡斯公共图书馆(Aarhus Main Library or Dokk1 Library)和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Helsinki Central Library)等。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zonghexinwen/2020/1016/393.html



上一篇:宝鸡金台区文旅局督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下一篇:四川省图书馆+新华文轩=天府书展线下展场 好书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