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沙县弘扬儒家文化的有利条件和启示以沙县图书(2)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弘扬儒教就是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实现塑造理想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

(二)弘扬儒教就是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实现塑造理想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要求。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世界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石。为此:一是要深耕“亲亲尊尊”文化土壤。兴义书院在传播儒教中,始终坚持孝亲尊师这一人伦之公理。讲清楚《论语》所说“父母惟其疾之忧”(父母仅为子女的疾病担忧),让学生明白“孝”就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会父母之爱,经过一段时间耐心教导之后,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经营小吃多了一份理解;通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故事讲清楚过分物质讲究是一种耻,孩子们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辛苦付出懂得感恩。并让学生在每天必修的尊师礼、诵经典中感受师恩和义工们的辛勤付出。二是要落实在“笃行”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意为: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践行。兴义书院不仅重视习染的作用,要求家长(监护人)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领悟儒学的人生智慧,并让为人师者和为人父母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强调知行合一的养成教育,如:学会倾听,上课不做小动作;敢于提问,讲话声音洪亮;懂得感恩,不顶撞父母、教师;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勤于动手,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洗衣物等。

(三)弘扬儒教就是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实现打造文化符号,增进文化认同的民族品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中指出的,“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关乎信仰与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华人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与意识形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为此:一是要高举“仁”这面儒家思想的旗帜。“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从人、从二,在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仁”包含了由己及他的几层含义:亲亲、爱人、爱物,即:先是爱家人,然后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与关怀,再推广到与外部环境和谐共处,反映的是人对自身存在的觉醒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传播儒教就是倡导人人都有“仁爱”之心,并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人根本的文化心理,精神信仰的底座、根基;倡导国家实现“仁政”之治,并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改革成败的标准、尺度。值得一提的是:儒教的“仁爱”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坚持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提供思想文化源头支持。二是要定好“礼”这个儒家思想的规范体系。儒家的礼是指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习惯法和道德律。孔子认为“民之所由生,礼为大。”没有礼就不能辨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不能区别父子兄弟婚姻等的亲疏远近,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以礼为范”,对破坏和违反者应当进行处罚,当然孔子还主张先教后刑,反对“不教而诛”,传播儒教就是要“以德教民、以礼齐之”。“礼”也是中华法文化与西方法文化沟通与碰撞的重要介质,承认“亲亲相容隐”是中华法系一项重要原则,要积极借鉴西方法文化,打造以家为核心的礼法文化,使中华法文化更宽容、更文明,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在立法上,对侵犯家庭伦理的行为,对冒犯者要严,对防卫者要宽,决不容许印度侵犯侮辱妇女的案件在中国社会有土壤;在司法上,对涉及家庭伦理的案件,对被告要采用更严格的举证责任方式,法庭要根据受害人家庭的请求,及尽法庭之职能介入侵害事实的调查,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真相,让中华礼法文化的人性之光照亮世界,拂扫西方所谓的理性与自由的尘埃,更好地掌握世界话语权。

总之,面对社会转型弥漫的浮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面对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日益加深的落差,用好儒家经典、讲好儒学经义,让儒家以德为本、崇尚仁义的积极入世观深入人心,让儒教成为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提升道德素养,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510/1283.html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优化读者服务的策略
下一篇:天壤间孤本秘籍旷世国宝赵城金藏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