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浅谈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3)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韩琳瑛.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4:42-67. [2] 魏翠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4:29-41. [3] 肖小勃,高文莉

[1] 韩琳瑛.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4:42-67.

[2] 魏翠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4:29-41.

[3] 肖小勃,高文莉,韩璐璐,雒虹.图书馆空间变革思考与展望[J].图书馆,2016:39-43.

[4] 国华.从生态位视角开展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J].兰台世界,2014:23-37.

[5] Worpole· Library Architecture:A Planning and Design ,2013:67-92.

1 背景图书馆已经有了悠久的发展历史,远古时期,人们以结绳的方式记事,到后来出现了文字,文字可以记录人类的知识和思想,这些记录逐渐发展成为文献,为了保存文献,相应的出现了文献收藏场所,也就是最初的图书档案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知识产品也相应增多,为了分类方便,图书和档案逐渐分离管理,此时出现了独立的图书馆。图书馆成为储藏知识成果和精神产品的场所,尤其是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和人才的今天,图书馆的建设和正常运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便于图书馆的统计和建设,1974年颁布了《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在标准中将图书馆分为6类。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各地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其各自独有的运营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保证图书馆在本地区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图书馆的规模、功能、服务地区确定以后,它的相应场地、设施、资源、文献种类、专业人员等,也就有了明确规定。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可是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最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才有所起色。我国公共图书馆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提供图书阅览和外借服务,为各类机构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保存地方文献,建设特色馆藏,为各类教育提供支持,强化社区活动中心等方面。近几年,为了图书馆更全面的发展、更全面的服务,追随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国内引起了一场图书馆的全面改革。2 选址原则公共图书馆的选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场地空间环境的后期使用情况。选址首先要位置适宜,将图书馆建设在为其服务的读者的中心地带,对读者来馆阅读具有最大的易达性和方便性。好的选址,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作用和使用效率。首先要有便利的交通,场地直接靠近主要马路;其次,场地周边要有较安静的环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建设位置的选择应服从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也要兼顾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技术等自身的要求及今后发展的需要。3 方案设计构思和创作理念建筑设计理念根据书的排列造型(图1),进行体块推敲,通过拉伸、挤压、错位,最终形成北部交流培训及行政管理区共三层,一层局部架空,二三层向东拉长;西部与报告应连为一体,报告厅地面有起坡,屋顶做成空中花园;南部图书借阅服务区共四层,中间有两个庭院,满足采光要求。图1 设计理念图书馆建筑造型运用简洁的几何形体,营造出现代、实用的公共图书馆,并且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大众的性质,设置一系列服务残疾人的服务设施,及盲人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等不同人群的使用设施;设有开架式阅览空间,电子阅览室和专门的阅览区等不同需求人群的使用空间;还设置了新书外卖书店、餐厅、交流培训、行政管理等服务区域。图书馆周边景观环境有水池、知识长廊、休息广场、绿化景观等人性化设计。4 建筑设计4.1 建筑平面设计图书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传统的图书馆功能比较单一,藏、借、阅、管四部分彼此分离,各成一体。现在图书馆是集社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一身,内涵不断扩大,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图书馆功能分区包括动静分区和内外分区,应该通过体块或楼层有效地将不同类型的功能分区分离,避免相互干扰;不同人流的交通流线,也应该相互分离和独立,避免相互交叉。本方案主要由七大功能区组成:(1)入口及毗邻服务区入口主要包括:门厅入口、总服务台、寄存处等。毗邻服务区包括:信息中心、休息区、计算机文献检索区、综合出纳、新书展厅等。这一服务区能保证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起到总枢纽的作用。(2)藏书书库部分拆包验收、分类登录、编目、基本书库。基本书库:是图书馆的主要藏书区,对全馆图书起到总枢纽、总调度作用,应该设在图书馆建筑底层,它的内容范围、品种、数量、服务能力等,常作为划分图书馆规模的指标。(3)阅览服务区阅览服务区是图书馆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盲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区、自然科学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外文阅览区、应用科学阅览区、文学阅览区、综合阅览区等。都为开架阅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开阔的阅读环境。(4)交流活动区交流活动区作为读者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的空间,包括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电子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室、网络资源阅览室等大的活动交流空间。还有结合德州地方特色的德州名士厅、友好城市之窗等特色活动交流空间,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功能的综合性。(5)业务和行政办公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室、培训教室等功能活动用房。业务和行政办公区的正常运作,保证了整个图书馆借阅书程序的正常运行。(6)辅助功能区包括交通部分、卫生间及技术设备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消防水池、水泵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等。(7)地下车库为馆内工作人员及借阅人员提供存车?建筑造型建筑形式以图书的方盒状为基础进行形体拉伸、挤压与错位,形成多变的建筑造型。本方案的外部造型力求美观大方、简洁典雅并能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形成协调、统一,同时具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感,使人们在心态上产生一种与建筑的亲切感(图2) 建筑立面本方案中,阅览空间都是开架阅览,空间较大,秉承节能减排的宗旨,对自然采光要求较高,故建筑外立面多为虚空间的玻璃幕墙。整体外立面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手法,材质的虚实对比,配合玻璃幕墙使整体色调和谐富有韵律,相互统一,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凸显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气息。图2 效果图5 建筑特色设计5.1 生态设计(1)环境设计建筑西北部种有高大常绿乔木,可以阻挡冬季西北风进入室内,减少了图书馆冬季供暖的要求,节约能源,同时也减少污染空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围绕建筑南部、东部都是水池,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也为建筑消防提供了便利的水资源,同时也使夏季来自南方的热空气经过水面降温后再进入室内,减少了空调的使用。(2)自然采光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运用建筑本身的形式自然采光降低能源消耗。建筑中设置两个大庭院,使建筑双面采光,满足单向采光的不足。(3)自然通风利用建筑外表的风压和建筑内部的热压产生空气流动,进行自然通风,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建筑内部中庭和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都有效地增加了空气对。(4)中庭空间中庭可解决建筑的采光、通风问题,还可以调节气温、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耗。该图书馆中部共有2个贯通全楼的方形中庭,其余功能房间围绕中庭布置。空气通过自然对流和“烟囱效应”,形成良好室内环境。(5)双层表皮将图书馆建筑的外表皮设计成多层,由隔热玻璃、多孔通风层、内外表皮组成。通过关闭或开启某层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新鲜空气通过外表皮进入通风层,产生的缓冲气流再进入建筑内部,使内部空间获得柔和的自然风,这样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图3)。图3 多层表皮设计5.2 多功能教室设计在北部交流培训及行政管理区二楼东部是教室,教室和教室中间用推拉门分隔,即可当小型教室供少量人使用,也可合为一体组成大型教室供多人使用。节约?报告厅声学设计图书馆报告厅主要是用来进行学术交流、知识演讲、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等使用。大空间的报告厅声学设计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后墙的反射声,要尽可能压缩室内的容积,顶棚作反射和扩散处理,后墙与侧墙布置吸声材料。并且抬高生源,地面起坡,选择吸声量较大的沙发式座椅,座位以外的区域铺设地毯。此外,将厅内部分顶棚和墙面做成一面反射、另一面吸声的活动构造,根据需要使反射面或吸声面露出,对声音进行选择性处理。另外,舞台的反射板也做成活动的,以增加音乐演出时的近反射声。6 结束语本设计注重生态环境设计,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注重绿色工程的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建设,在满足人们舒适阅览环境的前提下,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未来图书馆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大数据,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搭建一个更加合理舒适的环境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这些是图书馆设计研究者未来要面对和要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 韩琳瑛.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4:42-67.[2] 魏翠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4:29-41.[3] 肖小勃,高文莉,韩璐璐,雒虹.图书馆空间变革思考与展望[J].图书馆,2016:39-43.[4] 国华.从生态位视角开展图书馆公共关系资源管理[J].兰台世界,2014:23-37.[5] Worpole· Library Architecture:A Planning and Design ,2013:67-92.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219/658.html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CNKI推出《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