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浅谈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2)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交流活动区 交流活动区作为读者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的空间,包括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电子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室、网络资源阅览室等

(4)交流活动区

交流活动区作为读者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的空间,包括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电子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室、网络资源阅览室等大的活动交流空间。还有结合德州地方特色的德州名士厅、友好城市之窗等特色活动交流空间,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功能的综合性。

(5)业务和行政办公区

主要是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室、培训教室等功能活动用房。业务和行政办公区的正常运作,保证了整个图书馆借阅书程序的正常运行。

(6)辅助功能区

包括交通部分、卫生间及技术设备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消防水池、水泵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等。

(7)地下车库

为馆内工作人员及借阅人员提供存车空间。

4.2 建筑造型

建筑形式以图书的方盒状为基础进行形体拉伸、挤压与错位,形成多变的建筑造型。本方案的外部造型力求美观大方、简洁典雅并能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形成协调、统一,同时具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感,使人们在心态上产生一种与建筑的亲切感(图2)。

4.3 建筑立面

本方案中,阅览空间都是开架阅览,空间较大,秉承节能减排的宗旨,对自然采光要求较高,故建筑外立面多为虚空间的玻璃幕墙。整体外立面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手法,材质的虚实对比,配合玻璃幕墙使整体色调和谐富有韵律,相互统一,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凸显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气息。

图2 效果图

5 建筑特色设计

5.1 生态设计

(1)环境设计

建筑西北部种有高大常绿乔木,可以阻挡冬季西北风进入室内,减少了图书馆冬季供暖的要求,节约能源,同时也减少污染空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围绕建筑南部、东部都是水池,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也为建筑消防提供了便利的水资源,同时也使夏季来自南方的热空气经过水面降温后再进入室内,减少了空调的使用。

(2)自然采光

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运用建筑本身的形式自然采光降低能源消耗。建筑中设置两个大庭院,使建筑双面采光,满足单向采光的不足。

(3)自然通风

利用建筑外表的风压和建筑内部的热压产生空气流动,进行自然通风,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建筑内部中庭和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都有效地增加了空气对。

(4)中庭空间

中庭可解决建筑的采光、通风问题,还可以调节气温、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耗。该图书馆中部共有2个贯通全楼的方形中庭,其余功能房间围绕中庭布置。空气通过自然对流和“烟囱效应”,形成良好室内环境。

(5)双层表皮

将图书馆建筑的外表皮设计成多层,由隔热玻璃、多孔通风层、内外表皮组成。通过关闭或开启某层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新鲜空气通过外表皮进入通风层,产生的缓冲气流再进入建筑内部,使内部空间获得柔和的自然风,这样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图3)。

图3 多层表皮设计

5.2 多功能教室设计

在北部交流培训及行政管理区二楼东部是教室,教室和教室中间用推拉门分隔,即可当小型教室供少量人使用,也可合为一体组成大型教室供多人使用。节约空间,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使用要求。

5.3 报告厅声学设计

图书馆报告厅主要是用来进行学术交流、知识演讲、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等使用。大空间的报告厅声学设计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后墙的反射声,要尽可能压缩室内的容积,顶棚作反射和扩散处理,后墙与侧墙布置吸声材料。并且抬高生源,地面起坡,选择吸声量较大的沙发式座椅,座位以外的区域铺设地毯。此外,将厅内部分顶棚和墙面做成一面反射、另一面吸声的活动构造,根据需要使反射面或吸声面露出,对声音进行选择性处理。另外,舞台的反射板也做成活动的,以增加音乐演出时的近反射声。

6 结束语

本设计注重生态环境设计,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注重绿色工程的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建设,在满足人们舒适阅览环境的前提下,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未来图书馆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大数据,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搭建一个更加合理舒适的环境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这些是图书馆设计研究者未来要面对和要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219/658.html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CNKI推出《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