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现代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重点分析(2)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2 内部设计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要注重体现空间序列的层次感,将技术以及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打造优雅的环境,设计美观的

4.2 内部设计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要注重体现空间序列的层次感,将技术以及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打造优雅的环境,设计美观的造型,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展现出积极向上、大方、简洁的现代化气息。比如,设计中庭空间,使其与大厅空间、室外空间交互融合,组织竖向交通并为建筑提供通风、采光条件;地面和墙面应用的铺设材料可进行分割,材质风格保持一致,进而实现整洁大方的视觉体验;通过摆设家具、陈列等做一些艺术处理,用局部的变化来引导读者流线,合理进行功能分割,并体现院系的风格和特色;另外,通过室内绿植的布设,能够丰富空间色彩,让沉浸其中的读者产生一种愉悦身心的感觉,带来更加舒适和绿色的体验。

4.3 功能布局多样化和集成化

高校图书馆除了满足传统的藏书和阅览功能,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学术会议、展览、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相关性较强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用户这一重要的资源,强化、提升、丰富用户的合作学习经历,激励用户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充分考虑教育的因素,提供讲座、展览等博雅教育的空间;充分考虑咖啡厅、书吧等休闲空间的设置;充分考虑交往空间的设置[3]。

4.4 空间规划应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创新性地做好传统功能的空间规划,还要加强信息新型功能空间的建设。馆藏空间复合化,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可以设立图书展区进行展览和查阅;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图书,可布置在不影响视线的开放书架上便于取阅;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图书,可利用密集架节约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多元化,阅览空间应满足不同读者私密阅读或共享交流的需求;加入人工智能、3D打印等科技体验区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激活读者智慧,营造创新氛围[4]。

5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成熟,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外观形象、内部设计、功能布局和空间规划4个方面做好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工作,将会是打造校园文化建筑,彰显校园精神风貌的重要手段。

【1】李扬志.高校图书馆立面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2】王战林.我国图书馆空间改造及发展趋势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3】王昌军.大学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的变革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436):183-185.

【4】贾增岁.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2(4):93-96.

1 引言高校图书馆作为保障基本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构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机构,也是体现大学精神和内涵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校园生活的中心和精神力量的象征是无可比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学习模式的逐渐转变、功能需求日益丰富、服务理念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也从最初的藏书楼逐渐演变成数字化、智慧化的图书馆。2 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发展历程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变迁的历史可归纳为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4个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基于高校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上有很大的差异。20世纪初,清政府明确提出大学学堂应设立图书馆的要求,随后,图书馆法令的颁布及图书馆运动的兴起开启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萌芽阶段,图书馆突破了以藏书为主的封闭式藏书楼模式,增加了阅览空间和服务空间等活动场所,形成了传统图书馆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起步期。在这一时期,图书馆规模与形象设计都优于其他校园建筑,以体现它重要的教学作用;空间布局实现了从“重藏轻用”向“藏用并举”的转变,模式化的建筑设计模式方便藏书分类及工作效率,推动了开架阅览模式的形成。1980年以后,高校图书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复苏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图书馆建筑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呈现形式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开间、大开放模式并集“藏、借、阅”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空间出现,实现当代图书馆建筑空间的重大变革。21世纪以来,高校图书馆发展进入繁荣期,其标志性的特点为文化内涵具象化、功能定位多元化和管理服务人本化。各高校图书馆或多或少地将凝练后的校园标志性元素实现具象化的表达,建筑空间布局实现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文献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读书阅览与娱乐休闲的有机结合[1]。3 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模式转变、管理服务?信息技术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一点在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在以下方面:(1)馆藏资源数据化压缩了藏书空间的需求;(2)馆藏空间集约化也使设计重点逐渐从“书”的空间转向“人”的空间;(3)数字化和信息化改变了学术传递模式,数据信息的有序化能够有效满足自由浏览 学习模式的转变随着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灌输式学习向学生自主思考、互动学习的主动式学习转变,图书馆也开始满足学习研究、知识获取、学术交流的需要,为思想交汇和思维碰撞提供一个绝佳的场所。同时,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这一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提供的各类创新、创客、创意性空间越来越多,这些不同概念的空间模式也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理念的变化高校机关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历程也渗透在图书馆设计方案的变化中,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在具有人文关怀的功能布局、文化设施和配套服务等,让读者能够获得更便捷、更惬意的体验。4 现代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的重点图书馆建筑在高校校园规划和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做好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工作,要考虑图书馆建筑形象设计对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表达,还要统筹图书馆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和分区布局,同时还要着重注意以人为本服务?外观形象设计要考虑人文表达高校图书馆的形象设计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体现人文表达:(1)充分体现对校园师生生活的尊重,诸如利用竖向空间的搭接与交错等构建师生公共活动空间,通过增加立面的通透性或与周边景观融合等手段营造建筑立面的亲和力等;(2)建筑形象应对充分凝练的校园精神文化进行具象化的表达,可以通过建筑的拟态来形似或神似地表达学校的核心元素;(3)要清晰地表达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性格,可以保持传统图书馆的沉稳大气,也可以借鉴现代建筑的自由灵动[2] 内部设计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要注重体现空间序列的层次感,将技术以及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打造优雅的环境,设计美观的造型,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展现出积极向上、大方、简洁的现代化气息。比如,设计中庭空间,使其与大厅空间、室外空间交互融合,组织竖向交通并为建筑提供通风、采光条件;地面和墙面应用的铺设材料可进行分割,材质风格保持一致,进而实现整洁大方的视觉体验;通过摆设家具、陈列等做一些艺术处理,用局部的变化来引导读者流线,合理进行功能分割,并体现院系的风格和特色;另外,通过室内绿植的布设,能够丰富空间色彩,让沉浸其中的读者产生一种愉悦身心的感觉,带?功能布局多样化和集成化高校图书馆除了满足传统的藏书和阅览功能,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学术会议、展览、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相关性较强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用户这一重要的资源,强化、提升、丰富用户的合作学习经历,激励用户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充分考虑教育的因素,提供讲座、展览等博雅教育的空间;充分考虑咖啡厅、书吧等休闲空间的设置;充分考虑交往空间的设置[3] 空间规划应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创新性地做好传统功能的空间规划,还要加强信息新型功能空间的建设。馆藏空间复合化,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可以设立图书展区进行展览和查阅;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图书,可布置在不影响视线的开放书架上便于取阅;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图书,可利用密集架节约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多元化,阅览空间应满足不同读者私密阅读或共享交流的需求;加入人工智能、3D打印等科技体验区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激活读者智慧,营造创新氛围[4]。5 结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成熟,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外观形象、内部设计、功能布局和空间规划4个方面做好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工作,将会是打造校园文化建筑,彰显校园精神风貌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李扬志.高校图书馆立面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2】王战林.我国图书馆空间改造及发展趋势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3】王昌军.大学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的变革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436):183-185.【4】贾增岁.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2(4):93-96.

文章来源:《图书馆建设》 网址: http://www.tsgjszz.cn/qikandaodu/2021/0219/655.html



上一篇:基于RFID 技术的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
下一篇:图书馆空间改造设计与特色主题服务空间

图书馆建设投稿 | 图书馆建设编辑部| 图书馆建设版面费 | 图书馆建设论文发表 | 图书馆建设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